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新闻中心
宋朋杰是全国共青团十八大代表、全国第十三届青联委员、市政协委员,市非遗保护专家库专家。多年来,他扎根基层,以技术创新赋能产业发展,用实干带动群众增收,在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中展现了一名市政协委员的担当与作为。
从7岁开始,宋朋杰就跟着爷爷学习葫芦雕刻技艺。二十多年来,宋朋杰精益求精,推陈出新,创新“非遗传承带动技能扶贫”模式,主导申请《渭南市葫芦种植地方标准》,获发明专利1项、实用新型专利1项,通过技术改良改变葫芦形状与密度,解决了易破损、易霉变等难题。
合阳县文化和旅游局非遗股干部 史沛鸿:“渭北葫芦是合阳县的一个省级非遗项目,宋朋杰从一个传统的民间艺人,把渭北葫芦由县级项目做成市级项目,然后到做成省级非遗项目。宋朋杰在20多年的时间里面,用坚守、传承、保护,为合阳的非遗项目和渭北葫芦的弘扬保护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。”
沿黄公路被誉为陕西“最美一号公路”,它的开通为沿线地区带来了发展机遇。然而,这条公路也曾因暴雨等原因多次中断,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。作为市政协委员、合阳县政协常委、渭北葫芦省级代表性传承人,宋朋杰一直关注着沿黄公路的发展和群众的出行问题。今年,他提交了一系列相关提案,如今这些提案已初见成效。
合阳县群众:“宋委员提的这个沿黄公路这方案很好,很接地气,改善以后,对沿黄公路(周边群众)出行方便了,游客也多了,收入也就大了。”
宋朋杰还成立了合阳县洽川葫芦种植专业合作社,依托合作社开展培训150余期,惠及群众1万余人,辐射带动600多户发展产业,助力350户贫困户脱贫,带动超1000人就业,年产值达500多万元,人均年增收1万元。他积极推动非遗活态传承,举办技能培训、接待研学2万余人次,安排32名残障人士就业,让渭北葫芦技艺从“指尖手艺”变为“富民产业”。
合阳县群众 王杰:“我2010年跟着宋老师在这里学习雕刻葫芦,现在已经学得差不多了,订单多的时候他忙不过来,叫我过来(帮忙),一年下来收入也就是一万五六,也有很多人在这里学习,大家也热爱这份工作。”
市政协委员 宋朋杰:“作为渭北葫芦省级代表性传承人,我希望通过葫芦这一非遗文化,结合沿黄公路的旅游发展,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产品。同时,作为市政协委员,我会继续关注沿黄公路产业带的发展,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”
稿件来源:渭南广播电视台
合阳融媒:王超强 编辑:徐军
编辑:方雪颖
复审:张涛
终审:陈伟
编辑:方雪颖